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一般感冒表現主要是呼吸道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鼻涕、有時發燒。而流行性感冒表現出除了呼吸道症狀外,最主要的還伴有發高燒、畏寒、全身肌肉酸痛、疲憊,或伴隨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中醫認為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而引起的疾病;若屬於個人、小區域或偶發性的外感事件為一般感冒;若病情較重,並在一段時間內廣泛流行,症候多相類似,稱作「時行感冒」;若症狀病情更嚴重,甚至造成死亡,就稱為「瘟疫」或「疫癘」。而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通常具有週期性,臺灣地區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以此觀之流感屬於中醫的「時行疫病」範疇。
時行疫病發生主要因四季氣候失調(即節氣異常),當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抵禦外邪的功能減弱時,外邪得以趁機侵入人體而致病。
治療上秉持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以祛邪為主來抑制病毒擴散傳播,分為早期、中期(分輕重型)、末期三期,再依個人化辨證施治。
分期 |
時間 |
症狀 |
治療 |
早期 |
初發 |
風寒~發熱但怕冷重,頭痛,四肢痠痛,鼻塞流清涕,痰稀薄色白 |
驅散風寒~葛根湯 |
風熱~發熱重但怕冷輕,鼻塞流黃濁涕,咽痛紅腫,痰黏稠色黃或白 |
驅散風熱~銀翹散 |
||
中期 輕者 |
病後約3~10天 |
入裏化熱,咳嗽有痰,色黃痰黏難咳出,氣喘胸悶痛不適,持續發燒 |
清熱化痰、宣暢氣機~麻杏石甘湯加魚腥草板藍根 |
中期 嚴重者 |
病後約7~14天 |
高熱不退,氣息喘促,神昏瞻語,甚或昏迷 |
清營瀉熱涼血息風~清營湯 |
末期 |
病後10~14天後 |
體卷無力,低熱納少 |
扶正透邪~竹葉石膏湯 |
中醫自古以來的對於疾病的觀點是強調未病先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在預防流感上,最重要就是要提昇自己的免疫力。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遵守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2. 遠離感染來源: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3. 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4.注意起居作息:平時有足夠的睡眠,不要勞逸過度
5. 注意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物,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過熱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