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鄭醫師養生專欄 (15)
- Mar 29 Wed 2017 15:29
臻品博士養生
- Jul 04 Mon 2016 14:24
臻品中醫-臻品新訊
夏日減重埋線━兩人同行一人半價━優惠活動開跑至9/30止
- Jun 27 Mon 2016 14:18
臻品中醫-臻品新訊
夏日抗痘門診—鄭如倫醫師,初診贈青春痘護理一組,活動至9/
- Jun 20 Mon 2016 09:25
臻品中醫:中醫對三伏天的看法
文:臻品中醫 鄭如倫女碩士醫師
三伏天是指在農曆小暑和立秋之間,最炎熱又濕悶的日子。 “伏”是指伏藏,因氣候濕悶熱,容易引發各種夏季疾病,故人們宜伏藏不宜到處活動。伏天說法起於春秋,按古代的「干支計日法」計算,以今年(2016)為例:
|
農曆-干支計日法 |
國曆對應 |
初伏 |
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 |
2016年7月17日 |
中伏 |
夏至以後第四個庚日 |
2016年7月27日 |
末伏 |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 |
2016年8月16日 |
三伏期是冬病夏治最適宜的時間(2016.7/17-8/25)
「三伏」期是一年中人體陽氣增長最旺盛的時期,可藉透發體內寒濕邪氣,此時為恢復陽氣最佳時機。
中醫虛寒性體質者,多有手腳冰冷、畏寒喜暖、怕風怕冷、容易疲勞等表徵。若配合益氣補陽、驅寒化濕等中藥服用,使其陽氣旺盛、抵抗力增強可加強驅散患者體內的陰寒之氣,可減緩冬天宿疾發作頻次。
但身體壯實者,只宜“清補”不可過補,因天氣炎熱容易使人情緒煩躁、焦慮、失眠等,而夏季歸心,心喜涼,宜食酸,可適當食用蓮藕、薏米、綠豆、冬瓜、苦瓜、西瓜等退熱降火。
- Jun 13 Mon 2016 11:36
臻品中醫-中醫治療中暑
中暑是指在環境高溫且濕悶,造成人體體溫調節障礙,而產生不適狀態的總稱,中醫稱之為中暍、發痧。
中暑分期與中醫治法
分期 |
症狀 |
治法 |
方藥 |
先兆中暑 |
流汗多、頭暈、胸悶、身體沉重,腸胃不適,身體微熱 |
清熱化濕 |
清暑益氣湯加減 |
輕度中暑 |
身體發熱體溫升高﹥38.5℃ 口渴引不解渴、多汗、脈數、 |
清熱降火 |
白虎湯加減 |
重度中暑 |
皮膚冷汗或不出汗、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痙攣,甚至昏厥 |
熄風止痙 |
羚角鉤藤湯加減 |
註:重症中暑請盡早至鄰近醫院急診
夏日預防中暑法
- 避免在中午高溫期間在外活動
- 多補充水分,流汗量大時可補充運動飲料
- 減少高油高脂食物,避免腸胃負擔
- 睡眠充足(熬夜體倦不適者易中暑)
- 可酌量飲用綠豆湯、絲瓜水、冬瓜茶、蘆筍汁、甚或椰子汁、仙草茶等清熱解暑
刮痧法
1.使用刮痧板或湯匙,按摩油酌量塗抹皮膚
2.方向:自頭頸往肩膀或頭頸自脊椎兩側肌肉向下往腰際(不可
往回刮)
3.出痧發紅後,請飲適量溫水(不可飲冰,身體不可受風)
- Feb 15 Mon 2016 08:42
臻品中醫-蕁麻疹之中醫治療
蕁麻疹發作時,皮膚會出現極癢且膨出的疹塊,如蚊子叮咬,瘙癢會持續1小時,疹塊約數小時,甚至 24小時後才消退,身體其他部位會再出現類似的疹塊。若反覆發作持續6星期以上,則稱之為“慢性蕁麻疹”。
因來去退散如風,中醫稱之為“風疹”,急性發作多因風邪誘發,慢性多因臟腑失調。
|
症型 |
症狀 |
方藥 |
急性發作 |
風寒 |
多發作於冬季,皮疹色白、 遇冷或風吹加劇、得暖減輕 |
荊防敗毒散 |
風熱 |
多發作於夏季,皮疹色紅、 疹有灼熱感、遇熱加劇、得冷減輕 |
消風散 |
|
慢性發作 |
肝胃火旺 |
皮疹色紅、腹脹、便秘、口渴、 失眠壓力大、熬夜或經前症狀加重 |
柴胡清肝湯 |
氣血虧虛 |
疹色偏淡、反覆發作、面色差、 頭暈、身體易疲倦、勞累後加重 |
八珍湯 |
治療“蕁麻疹”療程至少1年,除藥物治療外,患者日常飲食要注意:1.若曾因某食物或藥物誘發,日後應避免食用。2.忌食刺激性食物,如燒烤、煎炸、辛辣、酒等。
- Jan 18 Mon 2016 03:47
減重飲食生活原則
• 少油膩、少糖少鹽
• 飲食均衡
• 早餐8分飽
午餐6-8分飽
晚餐6分飽
• 睡前3小時起禁食
• 不熬夜
- Dec 28 Mon 2015 04:57
臻品中醫-產後肥胖之中醫治療
生產後,媽媽們都全心專注在寶寶或衝刺母奶量,直到寶寶4-6月大順利吃副食品,母乳不再是主食後,才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體重問題。當產後6個月,體重超過懷孕前體重的10%以上,就屬產後肥胖(舉例:懷孕前50公斤,產後6個月>>55公斤)。除了生活飲食控制、配合適當運動外,也要調整產後身體代謝機能。
中藥治療
|
症狀 |
方藥 |
脾腎虛衰 |
體倦怕風、頭暈、胸悶 身體腫重、腰痠腿重 小便頻、大便軟 |
人參養榮湯合濟生腎氣丸加減 |
肝胃火旺 |
口乾舌燥、喜冷飲、口臭 容易飢餓、食量大、便祕 |
加味逍遙散合豬苓湯加減 |
埋線治療
中醫埋線目的使經絡疏通、氣機調暢,以達到調整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血循環、利水消腫以及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全身性作用,並同時達到瘦身減重的目的。(埋線治療屬中醫自費項目)
臻品中醫 鄭如倫 女碩士醫師 諮詢專線(04)24756986
- Dec 21 Mon 2015 04:33
臻品中醫-中醫豐胸有一套 食療DIY
中醫認為女子乳房屬於胃經,乳頭屬肝經,因脾胃負責人體消化吸收及營養物質的輸送,肝則與調暢全身氣機有關,故與脾、胃、肝三經最相關。
中醫治療:
一、 氣血兩虛型:常見於少運動的女生,平時容易頭暈眼花、體倦無力、臉色蒼白、月經量少、色淡質稀。中醫常用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湯加減。
二、 脾腎俱虛型:身體怕冷易水腫,容易疲倦、口淡無味、喜熱飲、腹瀉,白帶多、月經延遲。中醫常用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等加減。
三、 肝氣鬱結型:常見於上班族。平時容易胸脅悶痛、經前乳房脹痛、大便秘,月經前後不定期。中醫常用四逆散、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加減。
提供兩樣美胸藥膳,配合上中藥調理、效果更加倍。也可上網查詢我親自為您示範的「中醫豐胸法」,網址:www.fineherb.com.tw
一、黃耆首烏雞湯
材料:烏骨雞數塊、黃耆3錢、何首烏4錢、枸杞錢、山藥4錢、香附1錢、紅棗2顆。煮法:鍋內水約800 c.c.,放入烏骨雞與中藥包,中火煮開後,轉文火30分鐘,加入適當量鹽調味。
二、紅棗牛奶銀耳湯
材料:乾銀耳2朵,紅棗6顆,牛奶200c.c.。煮法:鍋內水約500 c.c.,放入銀耳與紅棗,煮開後轉文火30分鐘,待銀耳軟透後,加入適量冰糖與鮮奶200 c.c.攪拌。
中醫豐胸是以改善胃腸功能,滋養肝腎,疏通經絡,使氣血通暢,月經週期規律才能見效;若有痛經、週期不規則、經色量不佳,或月經淋瀝不止等月經不適症狀,都是要先調理才能事半功倍。
臻品中醫 鄭如倫 女碩士醫師 04–24756986
- Sep 28 Mon 2015 05:02
臻品中醫-高血脂症之中醫治療
文:臻品中醫 鄭如倫女碩士醫師 20150930
當總膽固醇>200mg/dl 、三酸甘油酯>150mg/dl 稱之高血脂症,
血脂長期過高,會使血管硬化,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脂肪肝等。
中醫分型 |
症狀 |
方藥 |
肝氣鬱結 |
工作壓力大者 胸脅常有悶脹感、睡眠多夢 |
柴胡疏肝湯、 越鞠丸 |
瘀血阻滯 |
上班族、少運動者 常肩頸肌肉僵硬不適、四肢麻木 |
血府逐瘀湯、 補陽還五湯 |
溼熱痰濁 |
外食族 口乾喜喝冷飲、腸胃容易脹滿 |
甘露消毒丹、 半夏瀉心湯 |
脾腎氣虛 |
易疲倦者 面色蒼白、下半身常有腫重感 |
補中益氣湯、 濟生腎氣丸 |
方藥可配伍荷葉、澤瀉、決明子、何首烏、茵陳、杜仲、陳皮等
單味藥。亦可配合降血脂中藥方,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鄭如倫 降血脂中藥方
- 純中藥萃取。
- 功效:降低血脂
~~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 主治: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手腳麻木
若服用西藥降血脂藥不適者,建議可由中醫改善身體循環代謝功能,使血脂值恢復正常,療程約需半年至一年。
臻品中醫 鄭如倫 女碩士醫師 04–24756986
- Jun 29 Mon 2015 22:18
臻品中醫-中藥與埋線減重
肥胖主要在於飲食過量,運動過少造成,但身體機能不佳,更會導致新陳代謝緩慢,故除節制飲食、適度運動外,還要改善身體代謝機能。
身體代謝異常、常見的中醫類型與治療方式,有下列幾種:
中醫證型 |
體徵 |
中藥及穴位治療 |
肝胃火旺 |
肌肉結實、身材壯碩、口臭、便秘 |
防風通聖散、麻子仁丸 |
水分穴、天樞穴 |
||
脾氣虛弱 |
肌肉鬆軟、易體倦、少運動、 |
補中益氣湯、真武湯 |
氣海穴、關元穴、足三里 |
||
痰濕內停 |
肌肉鬆軟、身體水腫感 |
六君子湯、二陳湯 |
足三里、陰陵泉 |
中藥減重並無偏方,強調對症下藥,如果能搭配穴位埋線,則減重效果更好
中醫埋線減重則是利用埋入的羊腸線,屬於蛋白質、但對身體仍屬外來物種,此時會消耗埋線周遭的皮下脂肪,於是產生類似曲線雕塑的效果。
- Jan 19 Mon 2015 20:08
臻品中醫-痠痛埋線
痠痛埋線=針刺治療的時間加長版
現代研究指出針灸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並刺激中樞神經系統釋放化學物質到神經肌肉中,達到止痛及放鬆效果。
針灸是針刺法和灸法的合稱,埋線則屬於針法的加長版,因一般針灸後療效約維持2-3天,故患者就醫次數為1星期2-3次,且針刺後留針15-20分鐘,而埋線治療一次可維持7-10天,且施針前後約5分鐘,這樣患者不用多次花時間於回診就醫上。
痠痛埋線適應位置
由於埋線治療是以身體吸收羊腸線得到療效,故埋線所選擇的部位主要在皮脂層或肌肉豐厚處,這樣羊腸線較易讓身體順利吸收,如腕、踝關節等皮脂層或肌肉較薄處則較少施針,而頭頸部因安全考量亦少施針。
痠痛埋線適應症
臨床上如五十肩、肌筋膜症候群、腰痛(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症候群)、腰/膝退化性關節炎、網球肘等都是適合埋線治療。
注意事項
由於埋線治療是將細小羊腸線針刺入皮脂層中,依靠患者自身免疫力代謝達到較優療效,故有些人並不適合埋線如孕婦、慢性病、嚴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過敏體質。
另外,埋線治療雖為政府認可中醫可施行之治療項目,但目前並不納入政府全民健保業務中,故痠痛埋線屬自費醫療項目。
埋線費用
每次針數4-6針,費用約400-600元。6週療程。
※醫療考量,埋線針線需當天備置,就診前請先預約,經醫師評估才施行※
- Dec 15 Mon 2014 23:46
臻品中醫-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一般感冒表現主要是呼吸道的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鼻涕、有時發燒。而流行性感冒表現出除了呼吸道症狀外,最主要的還伴有發高燒、畏寒、全身肌肉酸痛、疲憊,或伴隨噁心、嘔吐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中醫認為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而引起的疾病;若屬於個人、小區域或偶發性的外感事件為一般感冒;若病情較重,並在一段時間內廣泛流行,症候多相類似,稱作「時行感冒」;若症狀病情更嚴重,甚至造成死亡,就稱為「瘟疫」或「疫癘」。而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通常具有週期性,臺灣地區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以此觀之流感屬於中醫的「時行疫病」範疇。
時行疫病發生主要因四季氣候失調(即節氣異常),當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抵禦外邪的功能減弱時,外邪得以趁機侵入人體而致病。
治療上秉持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以祛邪為主來抑制病毒擴散傳播,分為早期、中期(分輕重型)、末期三期,再依個人化辨證施治。
分期 |
時間 |
症狀 |
治療 |
早期 |
初發 |
風寒~發熱但怕冷重,頭痛,四肢痠痛,鼻塞流清涕,痰稀薄色白 |
驅散風寒~葛根湯 |
風熱~發熱重但怕冷輕,鼻塞流黃濁涕,咽痛紅腫,痰黏稠色黃或白 |
驅散風熱~銀翹散 |
||
中期 輕者 |
病後約3~10天 |
入裏化熱,咳嗽有痰,色黃痰黏難咳出,氣喘胸悶痛不適,持續發燒 |
清熱化痰、宣暢氣機~麻杏石甘湯加魚腥草板藍根 |
中期 嚴重者 |
病後約7~14天 |
高熱不退,氣息喘促,神昏瞻語,甚或昏迷 |
清營瀉熱涼血息風~清營湯 |
末期 |
病後10~14天後 |
體卷無力,低熱納少 |
扶正透邪~竹葉石膏湯 |
中醫自古以來的對於疾病的觀點是強調未病先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在預防流感上,最重要就是要提昇自己的免疫力。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遵守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2. 遠離感染來源: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3. 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
4.注意起居作息:平時有足夠的睡眠,不要勞逸過度
5. 注意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物,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過熱過冷
- Dec 08 Mon 2014 22:09
臻品中醫-多囊性卵巢症
正常卵巢的週期性變化:
婦女有一對卵巢位於骨盆左右兩側靠近子宮,卵巢功能為釋出卵子和製造荷爾蒙。如果功能出了問題,卵子便不能成熟釋出,荷爾蒙分泌也會不正常,於是造成月經異常和不孕。
女嬰在誕生之時,兩側卵巢大約有40萬個卵子。每個卵子又被細胞圍繞著,後來長成一個含有液體的小濾泡(以超音波看起來像個小囊)。月經規則的婦女,受到腦下垂體荷爾蒙FSH(濾泡刺激荷爾蒙)和LH(黃體生成荷爾蒙)的作用,每一個月就會有一個濾泡長到大約直徑2公分,然後釋放出一個卵子細胞(稱為排卵)移往輸卵管去。若卵子精子在輸卵管結合成功,則受精後第六天胚胎會在子宮內膜壁上著床。若無受精,或胚胎無著床,則排卵後的第14天子宮壁便會剝落成為來潮的月經。
每個卵子周圍的細胞隨著濾泡的長大會分化增生,並受FSH和LH兩種荷爾蒙的作用分泌雌激素、黃體素和少量的雄性素。雌激素功能是刺激子宮內膜生成,黃體素則增加子宮內膜血流,並使子宮內膜便厚,更適合著床。
何謂多囊性卵巢症及其發生率?
多囊性卵巢症發生率佔婦女生育年齡的6%,平均生育年齡的婦女20個有一個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多囊性卵巢症的病人在做超音波檢查時會發現兩邊卵巢長出許多小囊(內含有卵子),這些小囊大小約2~8mm,若小囊數目每邊卵巢約10個以上,這種卵巢我們稱為多囊性卵巢。隨著時間愈久,這些小囊會只分布在卵巢周圍的外側,中間則為實心的間質所佔據(這間質是由退化的小囊壓縮而成的)。
因為這些小囊會分泌雄性荷爾蒙進入血液中,引起這類女性出現月經不順(月經稀發或無月經症)、肥胖、多毛、長青春痘、禿頭等不同症狀。這些症狀有輕有重,但具有多囊性卵巢者不一定有症狀出現,當有症狀發生時才稱為多囊性卵巢症。有些腦下垂體及腎上腺的疾病也會產生和多囊性卵巢症同樣的卵巢變化及臨床症狀,故在診斷多囊性卵巢症時,要把它們排除在外。
造成多囊性卵巢症的原因?
目前醫學對此還沒有完全的答案,不過最近的研究多指向與遺傳基因有關。這種患者其身體細胞(肌肉和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有缺陷(稱胰島素阻抗)。胰島素主要作用於調節身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因患者身體細胞對胰島素感應較差,使胰臟細胞需代償性的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造成血中胰島素量比正常人高。而過高的胰島素量會刺激卵子周圍的細胞(濾泡細胞),分泌更多的雄性荷爾蒙造成卵巢內的濾泡(卵泡)不能長大,而濾泡還是以小囊的型式存在卵巢內,積少成多,故稱為多囊性卵巢。
另外血液中雄性荷爾蒙增加,也間接會造成腦下垂體持續分泌LH荷爾蒙。患者在血液檢查時,LH值會偏高,LH/FSH比大於2(正常婦女LH/FSH比為1),且沒有週期性的變化。但同時患有肥胖症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其LH反而不上升。
多囊性卵巢症的多種症狀
1. 月經不規則: 多囊性卵巢症患者因卵巢荷爾蒙(分泌過多的雄性荷爾蒙)及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過多LH荷爾蒙)失去均衡,故出現不正常排卵,造成月經稀發,或是根本不排卵,造成無月經症。
2. 不孕: 因患者本身不易排卵或根本不排卵,所以懷孕機率大為減少。
3. 流產: 因患者血液中雄性荷爾蒙及LH荷爾蒙增加,會影響卵子的品質,故受精懷孕後容易流產。
4. 肥胖: 30~60%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有肥胖症,主因血液中胰島素增加,造成雄性素增加,形成肥胖症。肥胖又會使血中胰島素增加,如此惡性循環。減輕體重可使血中胰島素濃度下降,而使排卵恢復正常。多囊性卵巢症除肥胖症外,容易罹患成人型糖尿病及心臟血管疾病,故減輕體重是很重要的。
5. 皮膚症狀: 多囊性卵巢症患者的卵巢會釋放出較多的雄性荷爾蒙。當達到一定量時,青春痘便旺盛滋長於臉部及背部,有時更長出不受歡迎的毛在臉上、胸前、手臂及腿部。
中醫病因與治則
中醫學認為多囊卵巢綜合症主要是由於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造成痰濕瘀血阻滯胞脈所致。腎主生殖,若腎氣虛,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不能化氣行水,水濕凝聚;脾主運化,若脾失溫煦,健運失職,水濕不運,聚濕生痰,造成痰濕阻滯胞宮,沖任不通,經血不行;肝主疏泄,若肝鬱氣滯,血行不暢,形成血瘀,甚或肝鬱化火,煎熬津液,煉液成痰,痰濕瘀血互結胞中;或肝旺乘脾,脾失健運,蘊濕成痰,阻於胞中,沖任受阻,二脈不能相資,這些都可導致月經後期或經量稀少,甚造成閉經、不孕。治療當以補腎疏肝為主,健脾袪濕,行氣化痰活血化瘀為輔,並可配合針灸或埋線疏通經絡以促進排卵,恢復正常月經。
分型 |
症狀 |
治則 |
治方 |
腎陽虛 |
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或肥胖,多毛,月經稀少經色淡或閉經 |
溫腎調經 |
八味地黃丸 |
肝鬱脾虛 |
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且食少、腹脹、胃隱隱作痛,月經前後不規則 |
疏肝補脾 |
逍遙散 |
痰濕阻滯 |
形體肥胖,多毛,平素帶下量多色白質稠,胸悶頭暈,嗜睡倦怠,嘔惡,喉間多痰,月經後期,量少,或閉經 |
化痰燥濕 |
蒼附導痰湯 |
氣血瘀滯 |
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小腹胸脅及乳房脹痛,月經後期,量少,色暗有塊,甚至經閉不行,不孕 |
行氣活血 |
血府逐瘀湯 |
埋線治療
由於30~60%的多囊性卵巢症患者有肥胖症,且主要表現在於腹圍增加(即腹部脂肪層增加),藉由腹部埋線治療可同時改善腹部脂肪堆積問題;另外埋線於調經排卵穴位亦可使經絡運行順暢,以加強藥物治療效果,埋線治療療程一星期一次,以4-6週為一療程。
飲食調理與運動
-
生活作息正常不暴飲暴食(注意每日攝取的總熱量及總含糖量)
-
減少劣質油脂攝取
-
一星期三天每次規律運動30-60分鐘
- Dec 01 Mon 2014 19:28
臻品中醫-類風溼性關節炎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之慢性多發性關節炎,可併發內臟器官侵犯,屬全身性疾病,須長期治療。關節發炎會導致骨頭侵蝕破壞,終致關節變形殘廢。盛行率雖然只約0.5%,由於病程經年累月,不易痊癒,無論對於個人及家庭都是極大的打擊和挑戰。
症狀:
最初典型表徵:周邊關節引起對稱性的炎症反應,大部分是慢性發作、前
驅症狀包括疲倦、虛弱、晨間關節僵硬(可達一小時或更久)、關節疼痛等,最常見為手和腳部的小關節。頸椎容易造成第1.2節脫位。嚴重手指關節變形而形成天鵝頸或Z形畸形,進而影響功能。
此病在中醫稱之為「歷節風」、「骨痺」、「頑痺」等。主要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入人體,流注經絡,使經脈凝滯、血流不暢,蘊於骨筋之中。因腎主骨,肝主筋,若腎虛則骨失所養,若肝虛則不能濡養筋脈,故當病邪纏綿不去,久則漸漸導致氣血不暢,病入臟腑中則更難治療。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區分病灶的風、寒、濕、熱等特性,而分別著重採用袪風、散寒、除濕、清熱等療法,並結合舒經通絡藥物,以達到氣血暢通的目的。若病情日久不癒,反覆發作,致氣血虧虛,臟腑損傷,則需扶正袪邪,在袪邪的同時,結合補益氣血,滋養肝腎之方藥,以提高療效。
分型 |
症狀 |
治法 |
方藥 |
風熱 |
晨起僵硬關節紅腫痛,屈伸不利 |
疏經通絡 散腫止痛 |
疏經活血湯 |
風寒 |
關節如氣象台,天冷或下雨會有劇烈的疼痛感,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尤其寒流來會更加 |
祛風散寒 溫經通絡 |
桂芍知母湯 桂枝附子湯 |
肝腎 虛損 |
病久氣血虧虛關節僵硬變形筋骨無力 |
補益氣血 滋養筋骨 |
蠲痹湯 獨活寄生湯 |
中醫強調內服外治故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上除內服藥外若配合針灸推拿更能鞏固療效常用穴位有上肢曲澤、合谷、阿是穴;下肢:委中、足三里、崑崙、阿是穴
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1.避免過度勞累、焦慮及熬夜,因為會加重關節炎症狀。
2.飲食上建議忌食生冷。
3.戒煙及避免二手煙,因為吸煙確定會使關節炎惡化。
4.適當的運動,可預防骨質疏鬆症。
5.早上起床可泡熱水,以舒緩關節的晨間僵硬。
結語
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係因經絡閉阻氣血不通所致。因此通調氣血,強筋壯骨是中醫治療的主要目標。所以這類患者應忌食生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