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中臻品中醫886-4-24756986 陳勇利中西醫學博士敬上
『翡翠水庫的水位僅剩131公尺,距離呆水位還有十幾公尺,為20年來最嚴重的枯水、、、、』地球上大約有70%的面積覆蓋著水,而人的身體正常含水量至少都有體重的40%以上(請見表一),現在,外在大環境正在缺水,身體內在環境會不會也缺水?有沒有什麼臨床症狀?
環境缺不缺水從下雨量、水庫水位就可以知道,身體缺不缺水也有跡可尋,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體重下降、十分口渴以及黏膜處特別乾燥,其他症狀可能合併有心跳加速、低血壓、尿量減少以及皮膚變差,嬰幼兒則可能有眼窩下陷、前囪門凹陷、淚液減少以及體溫上升的情形;長期體內缺水會造成身體異常虛弱、容易疲倦、電解質不平衡,甚至造成昏迷、癲癇的情形發生。
口乾舌燥、體內缺水是不是喝喝開水就可以解決『水的危機』?記得以前服義務役當醫官的時候,每次遇到部隊行軍時,都會發生士兵流汗過多、休克的情形,這些休克的士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耐不住口渴、猛喝水,由於開水不含電解質,喝下去、排出來的汗與尿液含有電解質,一來一往、造成電解質的淨『負平衡』,使體內的水份更不平衡。
如何改善體內水平衡?基本上有一個原則:改善體內『土壤』,如果身體的『土壤』品質好、水就能留在體內,相對地,如果體內『土壤』像『沙漠』般保不住水,喝水恐怕就事倍功半!中藥常用來改善體內水平衡的素材有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知母、桑白皮、木香、生地等(圖一),治療的方向有四個(請見表二):
大台北地區正式進入『限水抗旱』期,大環境缺水、除了誠心乞求『天賜甘霖』外,每個人也應該『盡人事』、解約用水,至於體內環境缺不缺水,則自己應該能完全掌握,可別讓健康睡著了!
表一:體內正常含水量(水/體重)
年齡 |
女性 |
男性 |
小於18歲 |
大於50% |
大於60% |
18歲到40歲 |
50% |
60% |
40歲到60歲 |
40-50% |
50-60% |
60歲以上 |
40% |
50% |
(製表:陳勇利醫師)
表二:中醫改善體內水平衡的方法
類別 |
臨床症狀 |
中醫改善方法 |
實火 |
嘴巴容易破、容易口乾、口苦、煩躁易怒,水怎麼喝都還是口乾舌燥。 |
給予一些退實火的中藥,例如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龍膽草等中藥。 |
腎水不足 |
有點年紀,經常感覺腰膝痠軟,口雖然乾乾的但是卻不太喜歡喝水。 |
給予一些補腎水的中藥,例如山茱萸、熟地、山藥、知母、澤瀉等中藥 |
肺水不足 |
皮膚乾燥粗糙、容易長痘痘,經常口乾、口渴、喜歡喝冰飲。 |
使用地骨皮、桑白皮、連翹、玉竹、麥門冬等具有滋潤肺陰的中藥。 |
大腸燥 |
口中常有異味、口乾喝水後能止渴,伴有經常便秘的情形。 |
使用大黃、麻子仁、厚朴、木香、枳殼等具有潤腸作用的中藥。 |
(製表:陳勇利醫師)
留言列表